top of page

感講你知:引導父母學習善意溝通(上)

Updated: Mar 21, 2022



早前在教師培訓中,有參加者問:「善意溝通,可促進我與子女的關係,引導他們成長;但對着我60多歲的父母也能應用嗎?我覺得要他們改變很困難。」


的確,成人的溝通學習模式與小孩子大不同。小孩子像一張白紙,每次跟他人互動時,總在紙上留下一點痕迹,只要這些互動正面、正向,點點痕迹交織起來,就會變成線條豐富又富意義的圖案;成人則不然,各有歷練,本身已經是一張畫滿圖案的紙張,當中固然有美麗的,但亦包含瑕疵(不適當的溝通習慣)。假如不先把瑕疵擦走,即使之後掌握到畫靚畫的秘訣,紙張也不夠空間。當然,「擦」的過程或伴隨痛苦,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把紙張弄爛就得不償失。



付出耐性、真心 成人溝通轉化4階段


以上比喻是說,只要大家願意付出耐性和真心,即使是60多歲的父母,也可以教導他們掌握善意溝通,但方式跟小孩子不太一樣。接下來,我想先說明成年人溝通轉化的4個階段和要點。


第一個溝通轉化階段是「無意識」。成年人自幼無意識地模仿父母、同學或媒體,透過「耳濡目染」建構個人獨特的溝通系統。從功能來說,這套系統是有用的,讓我們順利長大成人;但同時,這套系統或滲有「沙石」,妨礙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舉例,父親自小常對我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長大後我才知道還有下一句「只因未到傷心處」),讓我傷心時也忍住不哭。長大後,我才明白哭是身體一個重要機制,幫助抒發悲傷,而情緒本身也沒有對錯之分。


如今頭腦上雖已明白情緒這回事,但每當我看到小孩子哭的時候,一些否定語句如「唔好喊啦」、「堅強啲啦」等,依然會偶爾浮上心頭。我知道,因為這是我經歷過的溝通習慣。當我覺察到這些溝通上的小毛病,也意味着已進入第二個溝通轉化階段——「覺察」。


從「覺察」走向第三階段「掌握」,是一個學習過程,即放下慣性想法、行為和語句,嘗試有意識地運用準確的言語,把心意更精準地傳達給對方。在此階段,「善意溝通」幫助很大,它透過4個步驟,「觀察:建立雙方都同意的事實基礎」、「感受:先處理心情,同理彼此感受」、「需要:找出感受背後滿足/未滿足的需要」及「請求:找出能滿足雙方需要的共同策略」,讓我既有意識,也有技巧與他人好好溝通,建立關係。


第四個溝通轉化階段是「內化」。我們大部分行為都是下意識,話語往往不加思索便說出口。因此,單單「掌握」溝通方法並不夠,因為當我們情緒激動時,根本無足夠時間去思考和組織言語,很多傷害彼此關係的說話都是衝口而出,因此「內化」很重要。它是一個把善意溝通變成下意識習慣的過程,雖然需要累積很長時間,但只要持之以恆,定能看到改變。


下一篇是實戰例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父母「覺察」自己的溝通習慣。


文:郭梓樂(JUST FEEL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3期]

14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