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SPSchool.png

JUST FEEL 感講 的「感講夥伴學校計劃」是全港首個在主流學校系統性推廣「社交情意教育」及「善意溝通」的計劃,以預防及實證為本,採取全校參與模式,切合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及價值觀教育框架。我們結合「社交情意教育」及「善意溝通」理論,致力賦能教師與家長,與學校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在學校的安全感與歸屬感,系統性促進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自2018年成立以來,JUST FEEL 已與超過 65 所學校合作,並為超過 55,300 位學生、8,900 位教師及 87,3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png file (1)_edited.png

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png file (1)_edited.png
​計劃內容分享

德信學校 x JUST FEEL 感講

🦒善意溝通家長日|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善意溝通家長日|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開學適應週|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開學適應週|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童理感講」學生活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童理感講」學生活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Sam_request.PNG

請求

Observation.png

​觀察

poster_blue.png

感受

Red_need.PNG

需要

理論基礎:
善意溝通

P304-01.PNG

「善意溝通」又名「非暴力溝通」,強調「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通過步驟明確、簡單易明的心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幫助人們更清晰並真誠地表達和理解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從而促進人際關係和身心靈健康。

「善意溝通」是由人本心理學家 Marshall Rosenberg 在1963年提出,至今已有超過65個國家設有中心推廣此理論。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更將「善意溝通」評為全球最有效的非暴力衝突解決方法之一。


JUST FEEL 感講 的其中兩位共同創辦人楊思毅(Raymond)與郭梓樂(Matthew)均為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認證培訓師候選人。

善意溝通四步曲

1. 以客觀角度描述發生的事情,避免加入主觀評價或判斷。

2. 表達當下自己真實的心理和身體感受,而非論述對事情或別人的想法。

3. 分享感受背後的需要——即感受的源頭。負面感受通常反映未被滿足的需要,正面感受則代表需要得到滿足。

4. 兼顧雙方需要,提出具體且可行的建議,而非命令對方接受。

SEL-C-01.png

理論基礎:
社交情意教育
(又名社交情緒教育)

「社交情意教育」又名「社交情緒教育」,是一個清晰整全的學習階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認識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與他人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JUST FEEL 感講 根據 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學業、社交與情緒學習協作組織)的理論框架、文獻回顧及田野考察,結合「善意溝通」理論,發展出一套本地化且符合香港學生語境的社交情意教育理論與課程框架。此框架旨在協助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識、加強自我管理,並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建立人際關係與化解衝突。

 

「社交情意教育」於美國相關的發展已超過20年,全球各地包括澳洲、新加坡亦相繼推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於2016年指出,社交情意能力的力量,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技能。學生在21世紀應具備的技能,可以透過「社交情意教育」得到提升。

​推薦

來自家長與學校

訓輔主任

李老師

JUST FEEL 的培訓十分實用及讓老師能容易地掌握內容。

​張校長

JUST  FEEL 的課程及工具能幫助學生避免衝突。

家長

善意溝通能有效地幫助我解決與女兒之間的衝突 。

我們的產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