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分享推動社交情意教育經驗
- JUST FEEL感講
- Jul 29
- 3 min read

教育界年度盛事——「學與教博覽2025」於本月初在會展舉行,活動獲教育局支持,匯聚來自本地及海外600個展位及超過270場活動,吸引逾20,000名教育專家、學者、校長及教師參與交流。JUST FEEL感講作為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性推廣「社交情意教育」及「善意溝通」的慈善機構,同時是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的合作夥伴,亦有幸與兩所夥伴學校——佛教慈敬學校及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的代表,擔任「學與教博覽2025」的分享嘉賓,交流學生課程與家校合作的實踐經驗和成果。
融入生命教育課程 提升學生身心健康
佛教慈敬學校自2021年起與JUST FEEL合作,當時學校發現學生在疫情後回校,表達能力下降,未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導致與朋輩的衝突增加。為此,學校參與了「感講夥伴學校計劃」,推動學生、教師及家長三方面的全面合作,包括涵蓋全校六級學生的「社交情意教育課程」及「班級經營課程」。課程內容緊扣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及價值觀教育框架,同時融入中華文化、生涯規劃及數碼公民等理念。
學校將相關課程融入常規課程,於生命教育課節進行,全校教師均須參與我們的培訓並負責教學。課堂透過生動有趣的原創故事影片、情境練習及應用活動,為學生提供貼近日常生活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逐步提升自我認識與自我管理能力。同時,課程亦鼓勵學生表達感受和需要,並透過有效的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化解衝突。
今年的量化研究顯示,佛教慈敬學校的小三學生參與JUST FEEL的「社交情意教育課」及「班級經營課」後,整體社交情緒能力較學期初上升12.56%,而自我效能感更顯著提升20.43%,成果令人鼓舞!
善意溝通家長日 促進家校合作
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自2022年起與JUST FEEL合作。該校過去推行靜觀,雖然學生能夠平靜下來,但未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由於不少家長平日工作繁忙,與子女的溝通較少,親子間的爭執亦較多。在參與「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後,學校與JUST FEEL共同構思家校合作策略,將「善意溝通」的元素融入家長日,以利用家長參與度最高的日子,建立家校之間一致的教養語言。
「善意溝通家長日」突破了傳統模式——不再由家長和教師主導對話,而是創造了一個讓家長、教師及學生平等對話的空間。對話不僅限於學業問題,還讓三方分享感受與需要,並討論彼此的欣賞及擔憂。這項活動旨在加強家校合作,促使家長與教師攜手探索更有效的教養方法,並讓家長親身體驗「善意溝通」如何促進緊密的親子關係。
學校教師分享,在最近一次「善意溝通家長日」,不少學生即使面對權威的家長和教師,也能真誠分享自己的心聲,例如對學業壓力的擔憂、對父母關係的焦慮,以及期望父母更多肯定與傾聽自己等。更令人感動的是,不少家長透過活動學會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從而培養更深的同理心去理解子女的困難,進一步改善與子女的溝通與關係。
自2018年成立以來,JUST FEEL感講已通過「感講夥伴學校計劃」與超過65所學校合作,深入了解學校運作及教育政策的需要。我們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學校攜手,並繼續與學界分享推動社交情意教育的經驗與策略,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系統性促進學生的身心靈健康發展。
文:李楚倩(「JUST FEEL 感講」副項目經理 )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4期]
Comments